婚姻是职场的“绊脚石”吗?

都知道职场的路坎坷崎岖,从毕业投身职场开始,一路跌跌撞撞走过来,不知遇到多少风险。工作几年之后,婚姻大事提到了日程。然而,风云变幻,在另谋高就的时候,因为已婚的身份,又遇到了一道坎,尤以女性为甚。

隐婚族就此产生。职场的潜规则里,女性一旦走进婚姻的殿堂,她的个人精力会分摊给家庭一大部分,在职场的竞争力也因此大大打折扣。除去正常的工作压力和家庭琐事外,隐婚女性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和工作表现征得上司与同事的信任,早日让自己幸福的婚姻状况大白于天下,在正常的社会身份中继续自己的生活,是“隐婚族”们需要破解的难题。
而在求职的时候,已婚身份更是屡屡碰壁。企业即使面对的是一名十分优秀的已婚女性,且是急需人才,却在最后关头选择了放弃。在企业看来,如果招聘已婚未育的女性,,在未来是会冒很大风险的,只要一生孩子,产假、哺乳假就会接踵而至,公司肯定还要招人顶替她的工作,这对企业来说成本就太大。婚姻似乎成为了职场路上的“绊脚石”,尤其是已婚未育女性。

 面对如此尴尬,已婚女性如何在职场求职中保持不败之地?

如何在工作过程中向大家证明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,成为企业的“栋梁之才”,取得一席之地?
 
 讲讲你的职场故事,或者,我们能在分享和探讨中,得到满意的答案,对已婚者是一个启发,对未婚者是一种学习。
已邀请:
悟空

悟空 - 筋斗云

赞同来自:

幸福来临的三个标志:自己的身体好了,身边人的感觉好了,事业(财富)越来越好。所以说幸福的婚姻是好的事业最坚实的基础。
匿名用户

匿名用户

赞同来自:

 我自己最近也是在找工作,最近笔试、面试都通过了,人力资源MM告知我前期的考察顺利通过,正式的offer要等领导审批后再发放,领导这几天出差,要到下周后半周再通知我结果。

说实话,我唯一担心的,也就是怕已婚未育年龄29这一项通不过,所以现在还有些忐忑,不敢完全放下心来。

两轮面试时面试官都问过我这个问题。我说我非常理解公司的考虑,这是人之常情。我准备32岁的时候再考虑生小孩,工作对我来说非常重要,我必须做出一定的成绩来再考虑这个问题。

其实冒牌猫说的很对。企业是逐利的,第一目标是利益,不是道德。每个人的职业规划都很重要,这样才能有备无患。但是对于女性来说,更是如此。这是一个现实问题,不能忽视,不能逃避,不能愤懑,必须面对,必须重视,必须严肃对待。如果想安然度过这段时间,那么大学一毕业,先做好自己在今后五年内的职业规划(包括结婚生育期),否则,如我者,没有做好职业规划,瞎跳槽,或者由于不得已的原因而不得不换工作的,就只能自己品尝过去不负责任或无知的恶果了。那么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把你的年龄加上3年,说这段时间内不会考虑这个问题。

个人意见,仅供参考。
匿名用户

匿名用户

赞同来自:

个人觉得在中国目前的法律和政策环境下,全职妈妈只有少数心理极其强大的人才能胜任,一般人还是不要轻易尝试的好:

西方大部分国家都有关于给离婚的“全职太太”赡养费的规定,赡养费的标准一般是与离婚前的生活水平持平。当然,如果是女方过错造成的离婚,如婚外情这种事,作为惩罚,男方则不用付。

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有一个外号叫“奥迪总理”,因为他结过四次婚(四个婚戒刚好拼成奥迪车的标志),为此他得为每个前妻每个月都付上一笔不小的赡养费,经常穷得身无分文,往往费尽心机才能做到收支平衡。据俄新社报道,施罗德每年的基本工资(除去扣款和津贴)收入为27.2万欧元,高居欧盟国家首位,却只能设法以1.5万欧元左右的年薪过日子,因为他的大部分收入都给前妻们付赡养费了。

另据《联合早报》2006年5月报道,英国上议院的司法院对一起引人瞩目的离婚案上诉作了裁决。46岁的朱丽娅·麦克法兰原本是一名律师,但和46岁的会计师丈夫肯尼斯结婚后,她放弃了自己的事业,当起了3个孩子的全职妈妈。两人在2002年离婚时,地方法官判决肯尼斯每年付给妻子25万英镑的赡养金。肯尼斯上诉后,上诉法庭判他无须终身支付赡养费。朱丽娅上诉到了最高法院,最终法院判决朱丽娅胜诉,肯尼斯必须每年支付赡养费给她。
反观我国法律,却没有对“全职太太”支付赡养费的硬性条款,只是笼统地规定:如果一方生活困难,可以要求对方在离婚后一定经济期限给予一定经济帮助,但不是长期的赡养。因此在我国,“全职太太”如果不幸离婚,不仅在感情上遭受重创,还很可能因为没有一技之长而在经济上陷入困境——如此高风险的人生选择,最好还是不去尝试为妙。

此外,从心理上来说,“全职太太”必须自己内心足够强大,才可能避免对孩子的心理成长造成伤害。对此,徐浩渊博士在《我们都有心理伤痕》一书中,有非常精彩、非常深刻的分析:
莉莎出生在一个富裕的美国家庭。大学毕业以后,与汤姆的父亲结婚,第二年生了汤姆,成为家庭主妇。看着丈夫每日辛苦地工作,儿子一天天长大,莉莎对于自己赋闲在家,暗暗地感到罪过。但是,她没有勇气再回到竞争激烈的劳动市场上去找工作。她的女友们多数都有工作,有自己的事业。偶尔和她们聚会的时候,莉莎总是不由自主地开始抱怨:“我每天都快忙死了。做饭、洗衣、买东西、打扫房子。我们的房子有四间厕所、五间卧室,星期一是清理厕所,星期二……”

很有趣,我在美国生活的十七年里,总是听见那些不工作的家庭主妇们,抱怨她们整天在家里有多么忙碌,却很少听到既上班,又料理家务的职业女性抱怨“太忙”。因为在就业年龄的女性之中,仅有7%的女性不工作。她们心里不敢承认,但是潜意识里隐藏着负罪感。同时,她们潜意识里,还具有一种减轻这种不好的感觉的动力。被这种潜意识动力支配的行为表现为,专职太太们拼命为其他家庭成员,特别是自己的孩子们做他们自己可以料理的事物,以此向自己和他人证明:“我不去工作,是因为你们需要我,家庭需要我。”这种潜意识动机支配着她们的非爱行为,严重地障碍了孩子的心理成长。

所以说,作为中国女性,毕业后还是努力在职场上拼杀几年,等自己在某个领域具备了足够的知识、技能、经验和人脉,拥有了充足的和老板讨价还价的资本,再考虑怀孕生子的问题。没办法,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啊,没有经济上的保障,说再多“为孩子好”的漂亮话的都是虚的、没用的

参与讨论请先登录注册